
一位社区书记的战“疫”手记
2022-04-20 11:04:44 中新网辽宁
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小区里来了一群白衣战士,他们中既有社区党委书记,也有机关干部;既有党员志愿者,也有居民群众。鲜艳的党旗和温暖的阳光给他们的白色战甲镀上了一层金红。
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党委第一书记、胡静琴书记工作室主任胡静琴记录了她在参加社区抗疫中的所见所闻,她写道:“这些被称为英雄的人,都是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的一分子。当他们脱下‘盔甲’,就像你、像我、像我们一样,也是家人心心念念的牵绊。”以下就是手记当中的一些段落。
“疫”线考场,淬炼党性真金
疫情防控是我们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文安路社区党委将抗疫“战场”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场”。我看到社区党委书记马戬统揽社区全局,扛责在先、冲锋在前。她平均每天只睡两个多小时,由于工作繁多,经常顾不上吃饭,即便是下半夜回到家里也在协调工作,还动员自己的丈夫参与社区抗疫。在她的带动下,社区还有三对夫妻同上战场。
我看到社区党委副书记董斌斌,由于睡眠不足,血压升高,常感到头疼迷糊,但只要一站到岗位上,她就立刻精神十足。她的丈夫也跟她一起在点位上坚守,上演了一场最美的抗疫“夫妻档”。
我看到社区党委委员雷大可脚底溃烂,医院要求他卧床休息,但他却一直忍痛坚守岗位,精心安排各小区值守人员,为各个点位及时调派物资。
还有社区党委委员关晓羽,每天都在各防疫点位间奔跑,不但完成自己负责的小区检测任务,还主动承担起对辖区企业商家的上门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面对千头万绪、千家万户,他们不辞辛苦、日夜奋战,为社区居民构筑起一张严密而又温情的“红色防线”。
“疫”路开拓,务实创新服务
为切实织密社区“防控网”,筑牢疫情“防火墙”,文安路社区党委组建“三队一群”,凝聚起党员干部群众的最强抗疫合力。
在社区党委领导下,21个党支部组成了161人的文安先锋志愿者抗疫总队;各网格党支部组成了11个共207人的抗疫志愿服务小分队;20余名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了1个送温暖应急服务小分队。各队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全力保障居民健康安全和正常生活。
为方便居家居民购买食材、药品,社区党委建立了“文安蔬菜购物群”,设计了电子“便民服务卡”,注明辖区内主要商家的电话,方便居民沟通联系,并成立了配送小分队。对个别年龄大、有特殊需求及不能上网的居民,社区便民服务队还帮助他们购买物品并送货到家。除此之外,志愿者们每天还用电话慰问辖区内的残疾家庭、低保户、高龄独居老人等群体,配合政府相关部门为他们送去了“爱心包”“暖心菜”,有力保障了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心战“疫”,共守家园
在社区防控一线的战场上,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居民紧随其后,他们不仅积极配合各项防控工作,还主动作为、躬身入局,力所能及地贡献抗疫力量,践行“两邻”理念,守护共同家园。
周松是沈阳守护者应急救援队队长,核酸检测期间,协助医护人员扫描居民信息,每天都要扫码千人以上,被誉为“最给力的志愿者”。
自由职业者魏强家里孩子小,但疫情期间,他没有一天离开过战场。支帐篷、安电灯、装监控无一不通,是大家口中的“多面手”。
学生于金玲本就个子不高,穿上防护服更显娇小。每天除了上网课的时间,她都坚守在社区抗疫一线,被大家称为“坚强的小战士”。
90后王楚晴在外地工作,由于疫情无法离沈的他,与身为下派干部的母亲一同当起了志愿者。两人一起维持秩序、协助医护人员扫码、进行环境消杀,上演了最动人的母子情。
沈阳市公安医院的医务人员陈朴为居民安装门磁、采集信息、送菜上门,随处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被大家称为“全能手”。
我看到,文安路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我相信,这里只是沈阳各社区抗疫的一个缩影。沈阳不愧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所有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医护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等抗疫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充分理解、积极配合防疫措施的人民群众,都是关键时刻靠得住、豁得出的真英雄!
联系电话:(024)22874411邮箱:syhpwxb@163.com
版权所有:和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