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新闻网-东北新闻网

让雷锋精神永驻沈城

2020-07-22 09:48:00   和平新闻网

 

  沈阳军区善后办雷锋文化陈列展诞生记2020年07月22日

  小学生在陈列馆参观。 ▲

  陈列馆内部分展品。 ▲

  题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2020年1月11日一大早,画家梁冰的手机响了,那个焦急的声音从听筒中传出:“老梁,你什么时候回来?就剩俩月啦!”梁冰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徐文涛!放下电话,他扔下山东威海美术馆里繁忙的绘画工作,义无反顾地奔着沈阳出发了。

  在梁冰电话挂断之后,远在四川成都的退伍士官刘波也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还是徐文涛,这次电话中的语气焦急中透着关爱:“小刘啊,沈阳军区善后办‘雷锋文化陈列展’要动手布展啦!你家里的事儿能不能放下?这里需要你呀!”

  就在前一天,沈阳军区善后办党委扩大会议正式作出部署: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建成“雷锋文化陈列展”,把雷锋精神持久传承下去,大力弘扬起来。于是,一场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沈阳建设精神家园的战斗,在这一时刻吹响了冲锋号。

  再度集结

  为雷锋在沈阳安个家

  2019年11月12日,沈阳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一行到沈阳军区善后办管理的东北军事后勤史馆参观,当看到“雷锋文化展室”内容如此丰富、展品如此之多时,深感震撼。这位领导同志提出,雷锋不仅是军队的财富,也是全社会的财富,雷锋精神就是沈阳精神,希望善后办扩大布展规模,建成雷锋文化陈列馆,要求沈阳市有关部门尤其善后办机关所在地和平区委、区政府给予全力支持。

  1月12日,梁冰早早出现在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十马路同泽街25号的东北军事后勤史馆办公室。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除了沈阳军区善后办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还有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于兆玉。几十年来,于兆玉一直致力于收藏,他把人生中对雷锋的崇拜和敬仰,凝结在雷锋专题收藏上,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2013年2月28日,“弘扬雷锋精神展”在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举办,这次展览的2000多件展品都来自于兆玉。

  没有寒暄,没有问候,大家见面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军区善后办党委、首长作出指示,要为雷锋在沈阳安个家——筹建雷锋文化陈列展。雷锋精神在沈阳有着丰厚的土壤,沈阳应该有一个雷锋文化的传承基地。善后办领导提出‘用文化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开辟了新思路。”

  “军区善后办已经明确,以现有俱乐部为依托,在不改变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改建‘雷锋文化陈列展’,坚持静态文化展品陈列与动态舞台艺术作品展播相结合,这个想法既实际又新颖。”

  这一天,成都的刘波,正为即将离家赴沈做着交待和准备。当年跟着徐文涛等一批老同志建起后勤史馆的这个小兵,如今已退伍回老家经营起自己的小家。而当刘波再次听到部队向他发出“回部队,筹建雷锋陈列展”的召唤时,他整夜难眠。

  1月15日,刘波也回来了。三老一小,这个曾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扬通力协作、默契配合的团队,为了给雷锋在沈阳安个家而再度集结。

  让雷锋精神永驻沈城——既是驻沈部队官兵的呼唤,也是沈阳人民的心声。

  军地共建

  打造城市精神家园

  沈阳是雷锋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也是雷锋作为一个典型茁壮成长的地方,更是雷锋精神形成和发扬光大的地方。雷锋在部队生活的951天中,在沈阳参加各种活动达330天。最早写雷锋、拍雷锋、画雷锋、演雷锋、唱雷锋的人,都在沈阳。57年来,沈阳军民中涌现了大批学雷锋的先进典型,有百万学雷锋志愿者,有众多研究雷锋精神的团体,有多所雷锋学校,他们用实际行动把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传遍祖国大地。

  几十年来,沈阳这座城市怀着“雷锋是全国的,但首先是沈阳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持之以恒开展学雷锋活动,叫响“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幸福沈阳”的口号,把雷锋精神打造成沈阳的城市精神。2017年,中共沈阳市委在关于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幸福沈阳”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雷锋精神作为沈阳的城市精神。

  几年来,沈阳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及和平区主要领导同志,先后6批次到善后办参观、调研和座谈,特别是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两项重大主题教育中,东北军事后勤史馆及“雷锋文化展室”成了军地共享的主课堂,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总计达10万多人次。

  在和平区,近年以“弘扬雷锋精神、铸就和平之魂”为主题,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牵引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更是压茬展开、叠效推进,使“身边做起学雷锋、争当文明引路人”正在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军地领导深深地认识到,雷锋不仅是军队的楷模,也是全国人民的楷模。军队的强大离不开精神上的强大,东北的振兴首先要在精神上振兴。筹建雷锋文化陈列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雷锋的重要思想、重要指示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课堂。

  军地合力打造雷锋文化陈列展,这是一种深厚的情感认同、责任认同、实践认同。这个决定作出后,参与筹建工作的军地老同志备受鼓舞,要再为建设雷锋文化陈列展努一把力!新生代参与者们的心中也像一台已经打着了火的发动机,动力十足,说干就干。

  坚定逆行

  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正当雷锋文化陈列展的筹建者们摩拳擦掌投入“战斗”的时候,始料未及的疫情打乱了最初的部署。出不了门、物料中断、没有工人……人们心中刚刚燃烧起“三月开馆”的火苗,是不是要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浇灭了?

  放弃吗?还是等疫情过去再干?

  “当然都不!迎难而上不放弃!”

  这个时候,大家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肩上应该负起的责任。“足不出户”的日子怎么办?大家按分工在家中、在办公室搞文书设计,修改完善展陈大纲,遇到问题就微个信、视个频作交流,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与相关人士和部门沟通,常常会因为发现一张照片、完成一段文字、达成一个共识兴奋不已。

  于兆玉利用这段时间,把家里众多的收藏品清点、整理,挖掘出了不少被忽略的有价值的收藏品,他把这些收藏品的名录汇编成册,未来它们将与先前于兆玉献给后勤史馆的数千件雷锋藏品一起,走进崭新的“雷锋文化陈列展”。

  从农历腊月二十六开始,梁冰就躲进了自己的画室,开始创作油画《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直到正月十五,这幅长6米高3米的巨幅画作完成,梁冰一天也没有中断创作。这幅画现在被悬挂在“雷锋文化陈列展”一楼大厅的墙上。

  刘波则一个人住进了空荡荡的展馆,靠着简单的生活用品和方便面、八宝粥等,度过了那段特殊时期。由于工期紧,防疫严,从除夕开始的一个半月里,刘波一个人每天在施工现场从木工干到电工,一点一点把展厅650平方米的墙面用塑料抠成墙板一块一块地镶嵌起来,打造了一面符合展览要求的展览墙。

  除夕夜,刘波一个人住在史馆里,与远在几千公里外的母亲和姐姐通过手机通话拜年。虽然是一个人,但他没感到孤单。因为,他觉得能为自己的偶像——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建设精神家园,心中充满了自豪!

  虽然受疫情影响,原定3月开展的计划没能实现,但沈阳军区善后办、和平区的筹建工作者们,并没有被病毒搅散,相反队伍还日益壮大:诗赋大家马仲喜来了,退役大校杨永华来了……

  “我们要跟病毒抢时间,用雷锋精神建设雷锋文化陈列展!”正是这样的信念,鼓励着雷锋文化陈列展的筹建者们!

  盛夏绽放

  为了一个春天的约定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在沈阳军区善后办的正确领导下,在沈阳市、和平区的积极参与下,筹建工作者们包括众多志愿者们,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雷锋文化陈列展筹建工作中。崭新的雷锋精神家园如此令人期待,为了成功建设好这样一个家园,大家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1月初,正当筹建团队奋力拼搏,要在50天内完成布展时,原定的设计公司告急:没有装修工人!背水一战,自力更生!当年参与建设东北军事后勤史馆的木工刘庆听说了这个紧急情况,立刻召集4个木工大干10天,直到除夕才回家。接着,刘波又连续奋战150余天,完成了后续的施工任务。

  受疫情影响,原先做PPT的工作人员没法归队工作。志愿者高磊冲了上来,他帮助查找图片、进行文图编排、制作线上讲雷锋视频……常常连续工作到深夜。

  2月4日,年近九旬的书法大家李仲元把写好的馆名寄到沈阳,并发微信嘱咐:“雷锋文化陈列馆馆名己写好,请看墨迹照片,如不满意,再写。”没过几天,李老又为雷锋文化陈列馆撰写了俱乐部正门两侧的话:“雷锋精神在沈阳沈阳人民爱雷锋”。当工作人员询问润格时,李仲元发微信说:“学习雷锋还要钱,羞煞人也。”

  使命如山勠力行。制定《雷锋文化陈列展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雷锋文化陈列展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军地联合主办协调机制;会议部署、市场考察、多方论证、集体决定;撰写陈列大纲、搞好布展设计、绘制作业图纸、完善施工准备……5个多月里,筹建工作人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筹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向前推进。

  转眼,战“疫”初胜,盛夏来临,大家终于迎来了那个迟到的春天的约定——雷锋文化陈列展建设布展完毕,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感/言

  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接到采访雷锋文化陈列展布展进程的任务,是在2020年2月29日。5天之后,是第57个学雷锋活动纪念日,按照此前的工作计划,在这一天,应该有一个崭新的雷锋文化陈列展在沈阳军区善后办礼堂向市民开放。这,是一个关于春天的美丽约定。

  当天下午,我们在简陋的展览筹备办公室,见到了徐文涛和于兆玉。徐文涛正在堆满书籍资料的办公桌前,戴着老花镜在电脑上修改展陈大纲。疫情期间,78岁的于兆玉其实不轻易出门,这次是专门送一件雷锋文化陈列展急需的展品过来。

  从这一天起,记者便一直关注着展览的建设进程,持续地被这群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人们所感动。徐文涛、于兆玉、梁冰和刘波,三位古稀老首长和一位年轻的退伍士兵,他们是沈阳军区善后办、沈阳市及和平区参与雷锋文化陈列展筹建人员中的代表,是千千万万践行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的志愿者中的一员。

  在他们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们。他们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雷锋情怀,都愿意为了在沈阳留下一座雷锋精神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5个月后,在这些怀揣雷锋情怀、践行雷锋精神的人们不懈的努力下,在沈阳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沈阳市委及沈阳市和平区委的共同主办下,沈阳军区善后办雷锋文化陈列展终于在7月1日党的生日之际落成,7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从此,这个展览就肩负起了重大而光荣的责任:以“一滴水”的情怀、“一粒种子”的使命、“一颗螺丝钉”的担当,把雷锋精神广播祖国大地,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为了一个春天的约定,为了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一群人,一座城,用满腔的忠诚和热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来源:沈阳日报

  

(和平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晴]

联系电话:(024)22874411邮箱:syhpwxb@163.com

版权所有:和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