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新闻网讯 6月5日上午9时30分,一辆白色吉普车驶到沈阳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雷锋文化陈列展厅门前,81岁高龄的艾荣普老人把雷锋生前使用过的两只水桶、两个凳子和一把铁锹带来沈阳安家。
雷锋从军951天,由于出差、开会等原因,在沈阳累计停留330多天,这里既是雷锋的“家”,也是雷锋精神的“家”。
“我住中间,雷锋住炕梢”
1962年春,雷锋在某工程工地执行运输任务,驻扎在铁岭县横道河子镇下石碑山村。为了施工方便,战士们分别住到老百姓家里。艾荣普老人清晰记得,2月26日,雷锋和乔安山一起住在他家。“乔安山住炕头,我住中间,雷锋住炕梢,我们仨人一铺炕。”
艾荣普老人说,雷锋比他小一岁。“雷锋特别能干,是个闲不住的人,经常帮我们干活,这把铁锹就是他干农活时使用的。当时,村里人都要到村口挑井水,雷锋每天都帮我家挑水,还经常帮左邻右舍的乡亲挑水,这两只水桶是雷锋生前挑水用的桶。”记者看到,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两只水桶和一把铁锹虽已生锈,但保存较为完整。
“雷锋特别喜欢学习,他总说自己字写得不好,所以没事的时候就练字,看见报纸上有好的文章就抄下来,一边学习,一边练字。雷锋每次练字的时候,都是坐在凳子上、伏在老式木箱上写。”住在艾荣普家时,雷锋写下了39篇日记。
说起把文物送到沈阳的缘由,沈阳雷锋精神研究会会长曲静说,雷锋是原沈阳军区培养出来的共产主义战士,得知沈阳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雷锋文化陈列展正在收集雷锋文物之后,第一时间联系到艾荣普老人,把雷锋文物、更是雷锋精神送到沈阳来。
81岁的“雷锋精神宣传员”
回忆起和雷锋一起生活的日子,艾荣普老人历历在目。“我和雷锋相处得特别好,雷锋一个月的津贴只有6元,但总给我买好吃的,筋饼、西红柿、西瓜……雷锋牺牲当天,部队首长到我家取雷锋遗物。当时他们还想瞒着我,后来我知道雷锋牺牲了,饭都吃不进去,太想他了。”
雷锋牺牲后,艾荣普下定决心,一定要向雷锋学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之后的几十年,无论是生产队里的技术员,还是村里的护林员,他都以雷锋为榜样。即便现在已是81岁高龄,他仍是当地的一名“雷锋精神宣传员”。
为了迎接这些珍贵的雷锋文物,沈阳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雷锋文化陈列展厅特别定制了两个展柜。当天,艾荣普老人亲手把五件文物一一装进展柜。
“希望大家看到雷锋生前用过的物件,能够想起雷锋一生为人民所作的贡献,让雷锋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艾荣普老人饱含深情地说。
联系电话:(024)22874411邮箱:syhpwxb@163.com
版权所有:和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