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新闻网-东北新闻网

战略转移 开辟农村根据地

2021-04-21 00:00:00   http://heping.nen.com.cn/

 

 

   

中共沈阳市委(北部)旧址  
 

     

中共沈阳东南郊分委旧址    
 

 

  中共沈阳市委于1945年11月25日撤出沈阳城区后,为坚持党在沈阳的斗争,中共辽宁省委12月决定成立沈阳地下市委(又称秘密市委),1948年又成立中共沈阳市工作委员会,领导沈阳的地下工作。遵照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使千百年来受压迫的农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翻身解放的喜悦。同时建立武装大队,与国民党军展开游击战,建立巩固的解放区根据地,坚持斗争迎接沈阳解放。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罗学敏、金丽昭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为抢占东北,1945年11月1日,国民党军在美军支持下,向驻守山海关的八路军发起进攻,打响了东北内战的第一枪。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指示进入东北的八路军部队和党政机关“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迅速从城市和铁路沿线撤离,到广大农村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按照东北局的指示,中共辽宁省工委分两路撤出沈阳。一路由副书记白坚带领撤至本溪,组建了中共辽宁省分委;另一路由书记陶铸带领撤至法库,组建了中共辽西省委。11月25日,中共沈阳市委分成两路撤离沈阳,一路由焦若愚率领向南撤到陈相屯,沈阳市民主政府随同撤往该地;另一路由孔原率领,向北撤至财落堡、蒲河一带。

  鉴于中共沈阳市委的组成人员分别撤至南、北郊后其工作联系比较困难,经东北局批准,于1945年12月组建了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隶属中共辽宁省分委领导,由王一伦任书记、焦若愚任副书记。迁至沈阳北部的中共沈阳市委原组成人员,组成中共沈阳市委(北部),隶属中共辽宁省分委领导,由孔原任书记。

  在撤出沈阳的第二天,市委在财落堡小学召开会议。市委书记孔原分析了敌我形势,布置了当前任务:主要是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斗争;搞好建党建政,扩大武装力量;剿匪反霸,进行减租减息等。会议决定在北郊建立4个总区委,即蒲河、平罗堡、财落堡和马三家子总区委;建立县区武装,首要任务是消灭地主武装和伪蒋特务。

  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以陈相屯为中心,建立了祝家屯、柳匠屯、瓜茄台、沙岭堡共4个总区委,并任命了各区委和区政府负责人。4个总区下设23个分区,各分区都分别建立了党政机构,设分区委书记和分区长。东南郊分委的主要任务是接待与转运关内老解放区派往辽东、辽南的干部,收集并转运军需物资,发动群众剿匪除霸,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开仓济贫,建党建政。

  培养干部巩固政权

  翻身的农民被迅速发动和组织起来,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清算委员会和农民会。到1946年2月末,沈阳郊区共有106个村改造了村政权,在67个村建立了农会,6个分区建立了农民联合会,少数村屯还建立了农工会。

  为加强党的建设,培养骨干力量,1945年12月,中共沈阳市委、市民主政府在苏家屯陈相屯小学创办了沈阳市干部学校。市东南郊分委副书记、副市长焦若愚亲自担任校长。学校设有行政、教育、文化3个班,学员多为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干部,共计300余人。经过3个月左右的培训,不少学员投身到革命队伍,近30名学员在学习期间入了党。学员们毕业后,成为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的中坚力量。

  在北郊财落堡、蒲河总区,也举办了青年干部培训班,由组织部长陈东平等给讲课。培训结束后,大部分学员被分配到工作队和各级民主政府中工作,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在此期间,财落堡和蒲河先后发展党员20多名,在六王屯和王家窝堡建立了两个党支部。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沈阳民主政权的建设也没有停止。按照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于1946年2月15日在陈相屯召开沈阳市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会场设在陈相屯小学,没有音响,没有水果,130名工会、商会、妇女会、学生会、乡绅、部队和各区代表围坐在课桌旁,听取焦若愚副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由15人组成的沈阳市市政委员会。

  1946年1月,在党的领导下,沈阳市郊各区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在瓜茄台总区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各界代表一致通过了沈阳地区第一个农民反对剥削的斗争纲领,即《关于土地租佃问题的决议案》。

  反奸清算土地改革

  1945年12月29日,市委传达了省委“关于发动群众反奸清算、减租减息运动的指示”。按照省委的指示,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和中共沈阳市委(北部)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运动。

  1946年初,市东南郊分委和市委(北部)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广大农民中宣讲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的政策,组织农民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斗争。1946年1月,《东北日报》连续刊载新闻,报道了沈阳柳匠屯总区姚千户屯的清算斗争经验,向东北各地推广。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减租斗争的指示,中共沈阳市委于1945年12月提出要进行反对上打租,一律实行秋后交租的斗争。瓜茄屯总区民主政府发出布告,提出:凡出租出佃之土地,无论地租为实物、现金、活租、定租或分租,均实行“二五”减租等规定。深井子、旧站、李相、白塔、桃仙、祝家等7个分区,苏家屯、新城子、辽中、新民的部分地区,也都发出了减租减息的布告。

  为了进一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更充分地发动农民,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出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解放区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47年10月,在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等部分收复地区,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分浮斗争。在新民县委领导下,仅南六区的75个村,农会就为农民平分了地主的2万多亩土地,将100多台大车、350多匹骡马、3000多件家具、200多万斤粮食分给贫苦农民。

  在这场暴风骤雨般的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斗争中,千百年来一直被剥削和压迫的农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第一次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喜悦。

  打游击战建根据地

  为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市委成立了沈阳军分区,田维扬任军分区司令员,孔原兼政委。军分区的兵力很快发展到1.5万人,坚持在郊区开展游击战争。各总区还成立了武装保卫大队,其主要任务就是消灭土匪、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地下军”。蒲河总区保安大队在大队长戴昊的带领下,消灭了“东大会”和“西大会”两股比较大的土匪武装。在市委东南郊分委的领导下,沈阳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张志超率领300多人,在宁官屯将国民党特务拼凑起来的一支土匪武装部队一举歼灭,毙敌100多人,俘虏200多人。

  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由王一伦、李涛、王振祥领导的中共辽东三地委,以地方保安部队为骨干组建三军分区,在沈阳、抚顺、本溪三角地带与国民党军展开游击战。仅在1947年1到11月期间,三军分区即与敌人作战267次,平均每10天要进行9次战斗,有力地配合了我主力部队在南满战场上的正面作战。

  由我党领导的辽中县保安大队、新民县保安大队等地方革命武装坚持斗争,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沉重打击和有效牵制了敌军的力量。

  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钱樾雷认为,中共沈阳地方组织撤至郊区后,在东北局、辽宁省分委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建党建政,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土地改革运动,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沈阳农村根据地,持续壮大了党组织的力量和影响,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敌人,为沈阳和东北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

[责任编辑:陈晴]

联系电话:(024)22874411邮箱:syhpwxb@163.com

版权所有:和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