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东北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发出向东北进军的命令。9月5日,第一支八路军部队挺进沈阳,随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成立,并成立了沈阳市委,建立了党领导的沈阳第一个民主政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执政的崭新实践。
“八路军来了”
在沈阳北市场的老沈阳博物馆展览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份珍贵的手稿《回忆我党为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是1945年带领八路军最早进入沈阳的曾克林将军写的,回顾了当年他带军挺进沈阳及中央对东北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的经过。
1945年8月中旬,八路军总部在延安发布向日寇进行大反攻的命令,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奉命向辽宁、吉林进发,配合苏联红军作战,向东北的日伪军发起全面大反攻。8月30日,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率部收复山海关,控制了辽西地区,浩浩荡荡向沈阳挺进。
9月5日,曾克林、唐凯率先遣部队2000余人乘火车抵达沈阳。八路军进入沈阳市区时,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在苏军两辆坦克的前导下,八路军排成整齐的四列纵队,高唱“八路军进行曲”,以威武军姿向小河沿临时驻地进发。成群结队的沈阳民众夹道欢迎,高呼着“不愿当亡国奴”“欢迎八路军”等口号,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9月7日,苏联驻军与曾克林、唐凯等举行会谈,同意我八路军部队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义接收沈阳及周边城市。随后,我八路军入城部队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曾克林任司令员,唐凯为政委,张化东任副司令员。9月16日,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部5000余人进入沈阳。
9月14日,曾克林和苏军代表一起飞抵延安,向中央汇报东北情况。当晚,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对东北的战略决策。决定成立以彭真、陈云、伍修权、程子华、林枫为委员,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统一领导东北地区的工作并与苏军建立联系。第二天,中共中央给各中央局发出指示,调配100个团架子的军事干部和10万部队,各自寻找最快道路进入东北。
9月18日,彭真、陈云、伍修权等随苏军飞机抵达山海关,再换乘火车来到沈阳,组建中共中央东北局。9月19日,东北局在大帅府西楼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彭真、陈云传达了中央确定的全力争取东北的方针,研究了部队、干部进入东北的形势以及斗争任务,包括继续消灭敌伪武装、安定社会秩序、发动群众猛烈扩军、建立民主政权、在农村进行反奸除霸和减租减息斗争等。这次会议和根据这次会议所进行的工作,为后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建立民主政权
9月20日、21日,陈云在东北局驻地大帅府召开会议,主持研究开展接收工作。按照陈云的指示,由冀热辽解放区来的干部焦若愚、张化东、张士英等具体组织对沈阳的接收工作。为加强对接收工作的领导,加快筹建新的民主政权, 9月25日,在东北局的领导下,成立了以孔原为书记、焦若愚为副书记的沈阳临时市委。随后,焦若愚带领一个连的战士进驻伪奉天市公署,接管了市政府大楼。
10月10日,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成立,正式恢复沈阳市名,停止使用奉天称谓。经东北局批准,由当时东北地区很有声望的盛京医科大学教授白希清出任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市长,焦若愚任副市长。10月13日,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正式对外办公。由于当时缺乏干部,民主政府的1200多名职员大部分是旧政府的留用人员。随后,市民主政府将市辖的17个区调整为11个区,并任命了各区民主政府的区长。
10月11日,中共沈阳市委正式成立。市委书记为孔原,组织部部长陈东平,宣传部部长褚凤岐,社会部部长张化东,工运部部长陈郁,民运部部长安建平,敌工部部长李初梨。同时,在市属的11个区先后建立了区一级的党组织,并任命了各区的区委书记。
当时,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维持社会治安,打击一切破坏活动;收缴敌伪武装及物资,发展人民武装;镇压敌伪、汉奸,消灭土匪;废除苛捐杂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广泛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调拨粮食,救济灾民;开展反奸清算,实行减租减息等。在东北局的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在短时间内努力稳定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推行民主新政,迅速在沈阳及东北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在党的领导下,沈阳的民主政治建设很快迈出了更大的步伐。1945年11月3日至4日,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召开了首届各界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工、商、学、军、绅各界代表82人,列席的有500余人。白希清市长向会议作了政府工作报告,焦若愚副市长作“关于市政府今后施政方针的报告”。会议决定筹备选举沈阳市参议会及各区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信息来源:沈阳日报
联系电话:(024)22874411邮箱:syhpwxb@163.com
版权所有:和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