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
2020-09-21 09:21:00 和平新闻网
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市府大路157号,在北市场的南端,是奉天商埠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奉天商埠地源于1903年清政府与美、日签订的有关条约,即由中国政府划出相应土地,中外商人均可在此建房经商,政府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以推动该区域发展繁荣,但主权属于中国。1907年,奉天开埠总局划定奉天省城商埠地的地界,其范围东至边墙,西至南满铁道附属地东边界,南至浑河故道北岸,北至黄寺大道,面积约9.9平方千米。张作霖主政东北后,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和与日本人抗衡的目的,规划建设了南市场和北市场,加快了奉天商埠地的建设步伐。
沈阳开埠通商,是中国政府的主动作为,是有主权的自开商埠。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讲,它意味着沈阳这个城市开始眼睛向外,要进行和世界的商务交流了,这是一件大事情,也是一件好事情。开放后的奉天商埠地,欧美领馆陆续进驻,各国资本和商贸公司蜂拥而入,民族工业和商业服务业在此集结,新兴的奉系军阀以及富绅名流纷纷在此购地营宅,在繁荣地区经济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本在沈阳的扩张。策划刺杀张作霖的河本大作供认:“在经济上,如对南满线采取包围态势、关税问题、引进英美资本等等,都是对日本的经济设施和开发大陆资源的干扰。还有对抚顺生产的煤炭强制不买。这样,日本的大陆经营,就陷于被架空的状态。”这段供词从日本人的角度,证明奉天商埠地成为抵制满铁附属地扩张的重要阵地。
奉天邮务管理局始建于1927年6月,由荷兰人设计,1928年6月开办,1929年改称“辽宁省邮务管理局”,记录了面对日本扩张,沈阳这座城市固有的自强、图存、抗争精神与事迹。这座建筑整体呈L型,有突出的欧洲风格,高耸的哥特式塔楼和巨大的罗马字表盘,非常考究别致,被认为是上世纪20年代沈阳红砖建筑全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平面呈U字形,由高耸的塔楼和两翼侧楼组成,塔楼下为营业大厅,其余为办公场所,占地面积16526平方米,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仿石墙面,楼顶设女儿墙。建筑正门为四层,上部为钟楼并饰串珠形绿色顶,两侧为两层建筑。大门为十字旋转门,西北大门两侧饰圆柱和方柱各一对,混合形柱头,整个建筑内外装饰考究,为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气势雄伟,造型美观,高耸的钟楼,精致的雕花与窗棂,暗红与翠绿的色调,成为红极一时的建筑。2014年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在老北市这寸土寸金的地儿,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屈指可数,一时间,奉天邮务管理局成为当时沈阳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透过如此恢弘气派的建筑,不难看出当年邮政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九一八”事变前后,鸦片充斥着整座城市,奉天邮务管理局里上演过一场沈阳城的“虎门销烟”。
当时,一些日本浪人和商人依托满铁附属地,大肆贩卖毒品。1930年初,阎宝航、车向忱等人发起成立辽宁省拒毒联合会,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拒毒宣传,得到辽宁省邮务管理局的积极响应。意大利籍邮务长巴立地派人先后查扣日本人贩运来的贝洛宁147包、海洛因239包以及鸦片400箱,经化验查证后,第一时间向省里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1930年3月10日和6月16日,沈阳市两次举行焚烧毒品大会,现场架起大锅,将辽宁省邮务管理局查扣的毒品倾倒其中,点火焚烧,极大地打击了日本毒品贩子的嚣张气焰。这就是被称为“沈阳销烟”的抗争壮举!
(和平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晴]
联系电话:(024)22874411邮箱:syhpwxb@163.com
版权所有:和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