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大美中国】清明

2025-04-03 12:55:48    来源:和平新闻网 分享到:

 

清明,节气名称,是“气清景明”之意。《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淮南子》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最初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时,忠臣介子推割股奉君。后来,重耳即位后,未能奖赏介子推,导致介子推隐居深山,不愿接受封赏。晋文公焚山逼其下山,不料介子推宁死不出,最终葬身火海。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全国禁火三日,此后逐渐演变为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成为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传统节日,也是自然节气点。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此时冬天已去,天气清朗,四野明净。时至清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就不冷了,便不会再下雪了;此时的天气,南方与北方很不一样,北方干燥少雨,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南方湿润多雨,气候清爽温暖,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青节、三月节等,时间在农历春分后第15日,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清明节的节期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各地各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亲近大自然的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仍然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


联系电话:(024)22874411邮箱:syhpwxb@163.com

版权所有:和平新闻网